「文化院」三個字的意思

 許多人對「文化院」三字多只順理唸之讀之,而不知其真義,文化院主教汶羅清水祖師特請孔夫子開釋院名,「文化院」三字之意:  「文」字是一點一畫一乂。一點,是說天地之開始,也就是各項事物的起點。一畫,就是陰陽之分限。也是是非之分別。乂,就是卜也就是預知。而此三項的結合則為「文」字,換言之,每一項事或每一件物,要開始做之前就應該有是非之預知,才不致錯誤,也就是說天地之開始必先定有陰陽來測知人為,使其事先有所規劃不致差錯。

「化」字乃一人一冀而成,是說人要從四通八達去奔走,意即上天既開始從是非交於人去做,就是要有能善接天意之人去奔走佈化。

 「院」者一耳一室又一元。「耳」意即探聽。「室」意是備有一廣闢之室。「元」者乃歸元,原來之意。因此,「院」就是要四方去探聽且招來有善好之人聚集一室研究人身,以歸回原來之所在。

 「文化院」之意就是,承受天所交於人之命,做好是非之分別,做好道務慈業,以應人未來之需,並四處去奔走探聽有善好之人來聚合一室,研究天人之由來,讓人得以歸回原處。

文化院的誕生

 民國五十年,本院創始人蔡文,在高雄市前鎮區「至炎堂」獲神靈啟示,授「正筆」學成;即領同道沈石玉、陳天合、郭啟彰(吳郭魚傳殖人)、黃石珠等人,於高雄市新興區「祖師廟」,以「集善堂」名義,創設鸞堂,俟後蔡文遍跡四方,躬跡至境,探究至真,對芸芸眾生勸善規過,指點迷津,其時神靈極顯,遠近皆聞,求教受道者日益增多,雖歷經波折,但蔡文抱「驅邪說、逼邪真」之真志,終能突破困境,傳頌真理,為眾生解難釋惑,無所不至,一人紀綱萬事。

 民國五十三年,將「集善堂」加冠改名為「文化院」,以院生黃進興家宅為院址未久,又遷至蔡文家宅大廳,活動更趨頻繁。民國五十八年,蒙蔡汗女院生,將其座落於民生二路之日式木屋一棟,徵求蔡夫同意售讓於文化院,做為聖鸞傳教場所。幾年後經學生等建議,在此興建四層樓宮殿式大廈,一呼百諾,全體響應,出錢出力,迅即完成規劃,於民國六十三年七月(農曆六月十八日)落成,定名為文化院。蔡文先生乃指示全體學生立即成立管理委員會,首任主任委員兼院主為陳天巡副院主陳福源,並報請政府立案。其後由於活動日繁,學生日多,民生二路院址又不敷應用,當時剛入生的謝義雄,慷慨捐獻高雄縣大樹鄉鐘鈴村將近三甲之山坡地,蔡文即集眾議,發起籌建文化院玄華山天壇,隨即由主任委員兼院主陳天巡破土興建,翌年改選後,許火金當選為第二屆主任委員兼院主,繼續領導全體學生,完成此壯舉,自民國六十五年八月興工,而於許院主二次任期七年中完成,並擇於民國七十一年九月十一日舉行落成典禮。民國七十三年,許主任委員火金,尊重本院僅連任一次之規例讓賢,謝義雄先生當選第四任,連任為第五任主任委員兼院主,領導全體院生及信眾繼續完成山前九條龍,及天壇前九條石龍。後第六任主任委員兼院主陳源榮先生,繼續領導全體院生,並將天 壇全部琉璃換新。現任院主兼主持為蔡文。